img007.jpg      

香菇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香菇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推薦優質的好保母

 

緣起-

還記得去年暑假那天,我忙著處理搬家事宜,在新家附近路過了「香菇媽的家」,斗大的托育海報貼在落地窗前,上面寫著日托、臨托,還有好多小寶寶的照片。就這樣讓我認識了香菇媽,是的,我們是「路過」,結果我們遇到了一位專業又優質的保母。

 

專業的硬體設備-

香菇媽的家是透天厝,一樓除了停放車輛,另一半是寬敞的遊戲室,一走進遊戲室映入眼簾的是木質地板,和整排的矮櫃,櫃子上陳列著讓人眼光撩亂的幼教玩具、圖卡、繪本,還有符合寶寶年齡發展所必備的遊戲床、遊戲軟墊、安全圍欄、器具…,琳琅滿目、樣樣齊全。遊戲區的後方有辦公桌、基本的小家電,這是調製副食品的區塊,最後面是浴室以及小陽台,方便寶寶的清潔,所有寶寶的起居和吃喝玩樂都在這裡。整體環境不僅舒適、溫馨,讓我們更放心的是硬體設施展現的專業。

 

 

專業的軟體-香菇媽有三把刷子

香菇媽是「老師」,她是老師無誤,香菇媽不僅有保母證還有幼稚園教師證,擁有幼教的工作經驗以及多年帶孩子的經歷,套一句俗話說:「你真有兩把刷子!」,真的,許許多多新手爸媽在育兒期間所會遇到的疑難雜症,都難不倒她。

在回職場上班前,心理一直懸念不下的是,帶了九個月的寶寶,九個月以來我與寶寶形影不離,老實說媽媽的分離焦慮比寶寶還要嚴重,擔心寶寶很黏人,看不到媽媽不知道會怎麼樣!? 擔心她那樣脾氣壞愛哭,保母會不會覺得她很難帶!擔心東擔心西,但所有的擔心似乎都在與香菇媽辛勤的聯繫中消逝而去,除了專業證照,香菇媽還有能讓爸爸媽媽放心的「熱忱」,所以我說,香菇媽有三把刷子!

 

謝謝妳,我們才沒有後顧之憂

    將近一年了,整個托育的過程我們非常喜歡香菇媽,寶寶也在很棒的環境學會了走跑,生理發展與心理認知都在逐漸的成長,當然接下來還要繼續下去,也謝謝香菇媽,我們才沒有後顧之憂。知道香菇媽獲得保母系統-優質保母的提名,我們非常開心也樂於推薦,因為實至名歸喔!

 

 

 

 

托育時間:102/8月底-至今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推薦人:鄧仁蕙(歆唯媽媽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03.4.8

香菇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.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保母人員登記管理資訊網 http://cwisweb.sfaa.gov.tw/

2.新竹市教保人員協會 http://www.eckids.org/

3.新竹南香山保母系統 http://www.mammy.org.tw/

香菇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人類的身體一旦感到異常疼痛,便會自然的把手伸到感覺不舒服的部位揉捏,藉由按摩減輕疼痛,這個動作是人類的本能,人類感覺器官中,最早發展的是觸覺,接觸使我們感到安心、溫暖、歡樂、舒適,可增加適應力和活力。

嬰兒是以觸覺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,並經由觸摸的感覺獲得滿足;其實對嬰兒來說,按摩不但對其身體有助益,更可增進親子關係,好處多多,所以讓我們一起來做嬰兒按摩吧!

幫寶寶做SPA有什麼好處呢?
1、促進腸胃蠕動:減少便秘的發生。
2、促進感覺動作的發展
3、增加皮膚抵抗力
4、生長增加
5、刺激胰島素和胃泌素增加,增加腸胃道的吸收效率。
6、增強免疫系統可預防疾病。
7、增進寶寶與父母親的親密關係
8、增加孩子的聽、知覺:幫寶寶按摩時,大人可以和孩子說說話,或唱歌給孩子聽。
9、及早發現寶寶的異常現象:按摩時是觀察寶寶的最佳時機。
10、有助於情緒穩定─較少哭泣,較易入睡。
11、無侵入性、低成本。

嬰兒按摩立即效果
正在按摩時,有更多清醒時間,較少哭泣,按摩之後,清醒時間減少而較易入睡,所以請不要在睡前按摩,一般我們傳統用搖晃安撫的方式(邊走邊左右搖晃)其效果:搖晃時容易入睡,但只要停止時就容易醒來繼續哭鬧。

撫摸在醫療上的效果
根據1986年美國小兒科期刊發表,對早產兒每天進行三次15分鐘的按摩,體重增加47%,並提早6天出院,其機轉:按摩→增加迷走神經活動→產生更多荷爾蒙、胰島素→有助於食物吸收→體重增加。

何時開始給予按摩
1、有些小兒科醫師建議從嬰兒二週大開始(臍帶尚未脫落時,省略腹部按摩)
2、三至六個月間一定要做
3、由父親來執行效果最佳,同時也可增進親子關係。
4、剛開始或出生兩個月大之內:簡單按摩臉部、四肢和背部,穩定或較大的嬰兒可做較複雜的動作。
5、先從5分鐘開始,再延長至15至20分鐘。

嬰兒按摩的前置準備

1、在溫暖的房間內儘量減少衣物
2、操作者要放輕鬆放柔和的音樂
3、替寶寶按摩的人,指甲要剪短,手上的飾品,如戒指,要脫下。
4、用物準備:
‧柔軟的被單或舖防水墊
‧嬰兒油或嬰兒乳液,有些媽媽會問是否使用昂貴的精油比較好,其實並不會建議一定要使用精油,因成分及品質良莠不齊,是否適合嬰兒反而有選擇上的困擾。
‧冬天時需準備電暖器,可將電暖器面牆並遠離嬰兒避免會爬的嬰兒發生意外。
5、注意安全:若已會爬行的嬰兒請不要在床上按摩,避免翻身或爬時發生跌落意外。

什麼時候不適合按摩
1、不要在孩子睡眠時做按摩
2、如果嬰兒在生病時可能不想按摩,此時可以給予擁抱。
3、按摩過程中,若嬰兒呈現情緒不安反應或異常的疲倦感,則代表嬰兒按摩刺激力道過強,應立即停止按摩。
4、注射疫苗後,需等待超過48小時,若48小時後嬰兒情況良好,可避開注射的部位給予其他部位的按摩。
5、有皮膚病的嬰兒禁止給予按摩,以免皮膚病的擴散和惡化。
6、如果嬰兒在按摩過程中哭泣,則立即停止按摩。

按摩的部位:
1、臉部
首先取適量嬰兒油或嬰兒潤膚乳液,從前額中心處用手拇指往外推壓,畫出一個微笑的形狀,接著在眉頭、眼窩、人中、下巴等處,溫柔地重複相同的動作。
好處:舒緩臉部因吸吮、哭提及長牙所造成的緊繃。

2、胸部
將雙手放在胸部中央,順著肋骨輪廓往兩旁輕輕推壓,畫個心形形狀回到中央,記得雙手要緊貼著小寶貝的身體。
好處:順暢呼吸循環

3、四肢─高高低低加油維護
將小手(腿)抬高,輕壓腋下(鼠蹊部)數次。雙手圍繞小寶貝的手臂(腿),輕輕柔捏、朝相反方向上下移動,雙手手掌夾住小手臂(小棒腿)上下搓滾。
好處:增加靈活反應,增加運動協調功能。

4、腹部
方法一、用手掌的外端(朝向自己)輕撫過小寶貝的腹部,兩隻手輪替如搖槳般的動作。
方法二、用指尖在嬰兒腹部從您的左方朝向右漫步,您可能感覺氣泡在指下移動。
方法三、在嬰兒腹部上如寫字型ILU
I:用您的右手在嬰兒左腹由上下畫一個英文字母“I”
LOVE:依您的方向由左至右畫一個倒寫的“L”
U:依您的方向由左至右畫一個倒寫的“U”
好處:腹部按摩的動作加強嬰兒內臟排泄功能,有助排氣舒解便秘。

5、背部
以脊椎為中分線,雙手置於脊椎兩側,從背部上端開始移往臀部,再回肩膀。
好處:降低壓力增強免疫力

以上的按摩技巧、按摩的細節步驟不是最重要的,但須注意適當而足夠的按摩力道,規律互動式地享受與嬰兒的接觸及有愛的感覺是最重要的!

香菇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Q:書上說,寶寶通常在4∼6個月時學會翻身,可是實際上,我看有的寶寶3個多月就會翻身了,而有的寶寶7個月了卻沒有翻身的跡象。不知道寶寶翻身的時間究竟是什麼時候? 

A:根據一項調查,大多數寶寶均在4∼6個月時學會翻身,但有些寶寶3個月即會翻身,而有些寶寶6個月後才學會,甚至有些寶寶根本不通過翻身而直接跨越到爬、走階段,也是有的。一般來說,如果寶寶7個月後仍然不會翻身,就要多觀察是否有發展上的問題。 

Q:為什麼那些秋天出生和胖寶寶不容易翻身呢? 

A:在秋天出生的寶寶,當他們達到翻身月齡的時,天氣已經變得寒冷,寶寶身上穿得很多,自然翻身就困難。相對來說,春天、夏天出生的寶寶,他們學翻身就比較容易些。 

而那些偏胖的寶寶,因為身上的肉肉特別多,趴著時就很費力了,想要讓他們翻身,當然也是困難的一件事。
 


Tips:想要秋天出生的寶寶也能翻身快,爸媽可以將室內溫度調高,這樣,寶寶身上的衣服穿得少了,訓練起翻身來就比較容易。 

Q:寶寶7個多月了,只會左右兩邊側翻,卻不會從俯臥翻到仰臥。不知道有什麼好辦法嗎? 

A:他可能不是不會,而是懶得翻。不要著急,當他想翻的時候,就會翻過來了,如果你發現他想翻卻翻不過來的時候,你可以一邊鼓勵他說「再加把勁,馬上翻過來了,你好棒啊」等等,一邊助他一臂之力。千萬不要太著急,特別是不要說他不行,寶寶也會聽得懂爸媽說的話而感到灰心。另外,你還可以試試用食物進行引誘,說不定有效果。 

Q:寶寶4個月了,應該可以學習翻身了,做媽媽的該怎樣教寶寶學習翻身動作呢? 


A:對於不會翻身的寶寶,媽媽可以先幫助他感覺一下翻身的動作。例如媽媽用手扶住寶寶的肩膀,另一隻手扶住他的臀部,輕輕地給他一點力量,寶寶就會翻過來了。當寶寶翻成俯臥姿勢後,可以幫助寶寶把雙手放成向前趴的姿勢,然後再用一隻手插到寶寶的胸部下方,另一隻手輕推寶寶身體,讓寶寶由俯臥姿勢慢慢翻成仰臥姿勢。 

對已經基本有翻身概念,但有時候還翻不過去的寶寶,可以做一些有效的訓練就會促進寶寶翻身:用雙手抓住寶寶的兩隻小腳,以左右手扭轉寶寶身體成90度,轉動要慢,扭轉時注意只轉90度,不作全翻轉,然後等寶寶自己翻過來。 

也可以在寶寶平躺的時候拉他的手,並將一根手指放在他的掌心,讓他握緊,然後媽媽把手輕輕一拉,寶寶就會順勢翻過去,如此每天多練習幾次,再拿些玩具從側面引誘他,這些應該都會對他掌握翻身有幫助。 

在做上述翻身動作的時候,媽媽還可以對寶寶說一些鼓勵的話:「寶寶,你真棒」、「再用力,你可以的。」 

值得注意的是,在幫助寶寶翻身的時候媽媽動作不要太大也不要用力,以免扭傷寶寶的手臂。 

Q:在寶寶會翻身以後,是不是就多了幾許危險呢?爸媽該如何來預防寶寶出現的危險? 

A:寶寶會翻身以後,最容易出現的危險就是墜落摔傷和誤食異物。 

1.墜落摔傷 

有些爸媽沒有發現寶寶提早學會了翻身,或是寶寶已經會翻身了,卻還是將他放在床邊、沙發等危險處,以為離開一下應該沒關係,結果寶寶就在沒人注意的時候,因嘗試翻身而跌落下來,造成身體的受傷。 


◎處理方法:發現寶寶從高處墜落,爸媽應先觀察寶寶的意識、眼球轉動、對外界反應等,如果寶寶看起來沒什麼問題,爸媽可先處理外傷的部分,並持續觀察72小時。如果隔了一段時間發現寶寶出現意識不清、不安、嗜睡、哭鬧的情形,就要懷疑可能是腦部有受傷,應儘快帶寶寶前往醫院檢查。 

◎建議爸媽:不要將寶寶單獨放在床邊、沙發等危險的地方,免得發生因翻身而墜落的意外。爸媽也可在床邊裝置護欄,劃出一個安全的活動範圍。但要注意護欄的欄距應小於寶寶的頭寬,避免他的頭卡在護欄之間。 

2.誤食異物 

寶寶小手的靈活度增強了,看到什麼都會想要抓起來玩一玩,接著放進嘴巴裡,只要是在他周邊的小東西幾乎都不能倖免。 

◎處理方法:寶寶如誤食異物,以致小東西卡住氣管或食道時,若確定寶寶並非吞下水銀電池、藥劑等化學物品時,爸媽可將寶寶臉部朝下托於前臂上,並支撐於大腿處,讓寶寶呈現頭下腳上的姿勢,且用一手指托住寶寶的下頜與頸胸部,接著用另一隻手的掌部在寶寶兩肩胛骨間給予幾下大力拍擊,幫助他把東西吐出來。如果沒有成功,就要叫旁邊的人進行求援。 

◎建議爸媽:在寶寶較常活動的空間裡,儘量不要放置直徑小於3.17公分或長度小於3.17公分(即喉嚨的寬度)的物品,減少發生異物梗住的機率。各種錢幣、圖釘、豆子等東西都要收好,危險的物品也應該放在櫥櫃中鎖起來。

香菇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香菇媽是一個很細心又很熱心的保母,會詳細的紀錄寶寶一天的作息,用真心去照顧寶寶,與家長互動良好!

祐祐媽咪

香菇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總是主動幫孩子評估、填寫記錄

即時給爸媽建議與提醒:

更換耗材(如:奶瓶嘴)、張羅用品(如:換季衣物)、發展需求(如:咀嚼動作出現、嚐試副食品)......

是新手爸媽們最棒也最放心的好幫手!

wingmama

香菇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很高興可以遇到專業又有慈母味的褓母,而且還很親切唷!

如果可以媽咪真希望可以獨占香菇媽,可是香菇媽太紅了,獨占不了,這樣其它媽咪知道香菇媽有多好了吧!

等我們家弟弟長大畢業後,很推薦其他小朋友來做我們家弟弟的學弟妹喔!(哈~就是想獨占香菇媽,讚唷^0^)

對了對了,在香菇媽訓練下,我們家Ray在寶寶爬行大賽第一名唷!棒棒啦!

小冠媽咪

香菇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圖片來源:彤彤 --- Elsa Wu 提供

孩子不生病好嗎?人躲不過病毒、細菌的侵襲,重要的是,如何幫孩子加重裝備,身體好到不怕病來襲。《親子天下》遍訪中西醫專家,提出實用的健康做法, 幫助孩子輕鬆打敗病菌。

審稿專家︱台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江伯倫

新流感、腸病毒、超級細菌……,這些不時躍上頭條新聞的傳染病衝擊著現代爸媽,增添了養兒育女的焦慮。擁有二十年臨床經驗的小兒科醫師周怡宏強調,台灣的父母似乎尤其辛苦。因為根據長庚兒童醫院的統計,台灣六歲以下的孩子,一年約感冒十~十二次,而美國則是四~六次。為什麼台灣的孩子較容易生病?醫界提出了兩項推測:一是「衛生假說」,爸媽過於重視環境衛生,孩子幼時不在地上爬,整天抱手上。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表示,活在高度衛生、低病原體的環境中,孩子在免疫力發育的重要時期,沒有辦法獲得適當的刺激,日後接觸到一丁點的細菌、病毒即容易感染。二是台灣地狹人稠,加上保姆、托育環境收托的孩子大部分不只一位,周怡宏認為,台灣孩子彼此間的感染很難避免。

免疫力四大支柱

既然躲不過病毒、細菌的侵襲,醫生們建議爸媽,平日即要協助孩子訓練免疫力,才能在疾病來時動員免疫大軍,抵抗疾病,避免小病成大病。而要養出不怕生病的小孩,營養、運動、睡眠、情緒是免疫力的四大支柱。

 支柱一:營養先請爸媽做個小測驗:寶寶四、五個月大時,假設第一口副食品是餵食蘋果泥,五口蘋果泥中,有兩口是不酸不甜,有兩口是甜的,有一口是酸的,請問蘋果對這個孩子而言,是好吃還是不好吃?進行十多年小兒營養門診的周怡宏,常以這個測驗對爸媽說明「孩童早期飲食經驗」的重要。在五次的蘋果泥經驗中,孩子只感受到兩次的甜蘋果,三次卻是不好的經驗,三壞比兩好的結果,孩子的腦袋對蘋果下了一個判斷:「我不應該把蘋果當成甜的水果,它是不好吃的食物。」周怡宏認為,營養其實最容易做,卻最困擾爸媽,原因就在於父母對營養的教養態度。想讓親子餐桌的氣氛愉快,孩子早期的飲食經驗是關鍵。他建議父母,從孩子的第一口副食品就要有「神農嚐百草」的精神,親嚐要放進寶寶嘴巴的食物,並確保它們的味道是美味的。如果你已經錯過了神農期的育兒階段,那麼依照周怡宏提出的下列方法,仍有機會養出不偏食、飲食健康的孩子。

1. 調味料很重要:沒有味道的食物通過孩子的舌頭時,小傢伙舌頭上的上百個味蕾會抗議:「怎麼搞的,為什麼食物沒味道?那我還要繼續吃嗎?」 孩子不是單純給他營養的食物,他就會乖乖吞下肚,還要通過味蕾的考驗。因此不論是寶寶時期的副食品,或是幼兒期的食物,想讓孩子享受食物,都需要調味料的幫忙。爸媽可以善用辛香料,如咖哩、椰漿、茴香、南薑,這些香料多是植物來源,在一般超市也容易取得。而幫孩子添加調味料的原則是大人用量的一半以下。

2. 應付偏食的孩子,調整食物的相對比例:孩子只愛滷肉飯,一碗飯下肚就吃不下其他食物,怎麼辦?這時候爸媽要做的,不是禁止孩子吃滷肉飯,而是漸進式的替換食物。將孩子偏愛的特定食物先減少四分之一,少掉的部分就換成其他食物。至於新加入的食物,父母最好費點心烹調,讓孩子的味蕾感受到這新的食物比原本的更好吃。

3. 帶著孩子來一趟食物之旅:如果孩子非常抗拒某一種食物,就帶他從源頭開始,找到食物生長之處。讓孩子看到食物如何成長、採收,再帶他到市場採買,甚至也邀請孩子參與烹調過程,再讓他端著那盤食物上桌。周怡宏的經驗,這樣的食物實做,通常可以降低孩子對特定食物的排斥感。

 支柱二:運動運動有助免疫力!美國知名保健媒體《預防》(Prevention)雜誌報導,研究指出每天運動三○~四五分鐘,每週五天,持續十二週後,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,抵抗力也相對增加。周怡宏強調,免疫細胞會老化凋亡,需要靠規律運動及適度的休息以新陳代謝,健全免疫功能。

帶孩子運動,專家提醒三個原則:

1. 運動要有效,首重規律的習慣:周怡宏表示,研究證明,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孩子,白血球的動員、吞噬及殺菌能力明顯增強。例如,每天健走三十分鐘就是很好的運動。運動要達到促進健康的效果,一定要每天、持續的進行。《運動健身的科學原理》一書提及,運動是一種「身體不斷破壞又不斷建設的結果」,身體的細胞,運動後會「委靡」,休息後又會「強壯」。每天運動、休息,透過規律的循環,細胞會日漸精實。相對的,動一天、休息六天,當天被強化的細胞其實又回到沒運動前的狀態,下回運動又必須從零開始。要養成運動習慣,每週至少要三次,一次至少三十分鐘。固定時間運動比較容易養成終身的良好習慣。

2. 運動要持之以恆,最好從小開始: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系副教授黃永寬說,孩子運動習慣的培養有其階段性。年幼時透過遊戲讓孩子感受運動的樂趣,再依孩子興趣選擇一種運動,如游泳、足球、籃球……,規律性的練習技巧,而非由家長先幫孩子選好一種運動類型,一味進行技巧性的練習,反而會打壞孩子對運動的興趣。

3. 過度劇烈運動對身體不利:太過激烈或時間超過一小時的運動,身體反而會製造一些荷爾蒙,抑制免疫系統的活動。周怡宏表示,美國研究報告指出,經常從事激烈運動的運動員,免疫力指標反而下降。動物實驗上,劇烈運動的猴子比較容易感染小兒麻痺。

 支柱三:睡眠睡眠與免疫功能異常有直接關係。很多報告都指出,睡眠時,身體會進行很重要的修護工作,睡眠不足會降低免疫功能。而孩子的睡眠習慣需從小建立,相關研究也指出,三歲以內的孩子,若未能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,通常這種不良習慣,有一半以上機率會持續下去。想讓孩子睡眠的質量俱佳,專家建議:

1. 控制白天的睡眠時間:台大睡眠中心醫師商志雍指出,不同階段的孩子,合理的睡眠時間也不相同。四∼六歲的孩子整天的睡眠時間需約十一∼十二個小時;六∼十二歲約九∼十一個小時;青少年約九個鐘頭。如果孩子白天睡太多,晚上自然不容易入睡。若孩子的睡眠時間低於標準值,但白天仍清醒有活力,也不感覺疲勞或嗜睡,那麼或許他不需要太多的睡眠。

2. 把握有效促進入睡的黃金三十分鐘:良好的睡眠品質,睡前氣氛的營造是關鍵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,睡眠其實需要家長用心經營,至少在睡前三十分鐘建立睡眠氛圍。這關乎孩子好不好睡的黃金三十分鐘,不要讓孩子從事聲光刺激活動,也不要進行功課、聯絡簿檢查等需要投注心力的活動。爸媽可藉著和孩子讀床邊故事,建立家庭睡眠儀式,這是專家認為最佳的睡前活動。

3. 睡前吃點心:想幫助孩子入睡,睡前吃點少量的食物墊墊胃,如牛奶、小餅乾是沒問題的。至於喝鮮奶是否比較好睡,商志雍說,國內外對此說法其實仍有爭議。以生理角度看,當食物進入腸胃道時,血液也集中在此,頭腦即呈現昏沉狀態,本來就會令人想睡覺。但睡前最好禁止孩子吃油膩的食物或吃太飽,以免造成消化系統的負擔,反而不好睡。

4. 營造適合睡眠的空間:燈光、溫度、濕度都會影響孩子能否一夜好眠。合宜的睡眠光線是臥室內全暗、臥室外昏暗。透過光線的控制,也能從小培養孩子睡眠的內在規律性,而且會持續影響其至成人。另外,入睡期是身體正在散熱的過程,臥室內的溫度最好比室溫涼爽。

 支柱四:情緒過度的壓力會傷害免疫力。《超強抗病力》一書作者孫安迪就提到,長期且過度的壓力之所以可怕,主要在於壓力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、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相互反應,而使得免疫力失調。不想讓壓力破壞孩子的免疫力,《預防》雜誌提供七個抒壓方法,可以捍衛人體的免疫系統:

1. 按摩:按摩使身體放鬆,減少壓力荷爾蒙,例如腎上腺皮質素對免疫系統的傷害。邁阿密大學研究發現,每天接受四十五分鐘的按摩,一個月後免疫細胞數目增加,免疫功能有明顯改善。

2. 關係親密:良好的社交關係有助於對抗壓力,朋友多的人不容易感冒,免疫功能也比內向的人好二○%。

3. 開懷大笑:快樂時會分泌腦內嗎啡,使自律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穩定平衡。

4. 每天花五分鐘做白日夢:每天五分鐘,一邊深呼吸,一邊做白日夢,讓愉快的畫面從腦中飄過,可以增加免疫細胞的數目,甚至加強細胞的活動。

5. 相信自己:美國研究發現,樂觀的學生,體內的免疫T細胞比悲觀的學生多。

6. 每天寫日記:寫出心靈的不快可以讓體內對付細菌、病毒的抗體更有力。

7. 聽音樂:音樂可增加對抗感染的抗體,不論哪種音樂,聆聽時都能刺激健康的生理反應。

三大免疫器官

兒童的重要免疫器官包括:腸道、扁桃腺、脾臟。

腸道:可說是體內面積最大的免疫器官。擁有豐富的淋巴組織,可產生淋巴球、抗體來防禦人體,而全身六○~七○%的淋巴組織分布腸道內。周怡宏說,人類因為是雜食性動物,腸道內較容易聚積壞菌,壞菌太多,會破壞腸道的免疫系統平衡。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江伯倫指出,腸道也會分泌免疫球蛋白(即俗稱的抗體)IgA,IgA的功用是協助對抗外來的壞菌。在一般食物中,初乳所含的IgA含量最高,這也是為什麼醫生都建議媽媽要餵母乳,因為產後幾週的初乳含有豐富的IgA。市面上也有所謂的初乳奶粉或牛奶。不過,江伯倫認為,這些牛奶是在牛的身上注射人類疫苗,讓其產生對抗寄宿在人類身上的細菌抗體。目前醫界並不清楚在牛隻產生的IgA能在人體發揮的效用,需要更多的研究。而補充益生菌的目的是在維持腸道內菌叢的平衡,好菌的主體為比菲德氏菌、乳酸桿菌。徐世達建議爸媽,不必花大錢購買益生菌,讓孩子喝優酪亂、養樂多就能補充腸道好菌。

扁桃腺:是幼兒時期重要的免疫器官,會分泌淋巴球,協助身體對抗感染。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婦兒科主治醫師顏宏融表示,當細菌或病毒從口腔侵入時,扁桃腺會先攔截下來,令淋巴細胞辨識,因而產生免疫抗體,日後再有同樣的病菌入侵,體內的抗體即能與之博鬥。他並不建議家長因幼兒扁桃腺肥厚即進行切除,因為扁桃腺可先將病菌攔截下來,展開防疫作戰。否則病菌直接進入肺部,重者造成肺部發炎,恐影響肺功能。

脾臟:是重要的造血器官,也是血球細胞的代謝之處。脾臟功能差即會影響紅、白血球的新陳代謝。觀察孩子的臉色即能簡單判斷孩子的脾臟功能。顏宏融表示,面色較為黃白、手腳容易冰冷的孩子,脾臟功能有可能稍差,可多食偏紅色的水果,如櫻桃、葡萄等,或龍眼來調理。

兩大免疫防線

除了三大免疫器官,還應慎防兩大防線受到傷害。

皮膚:功能像免疫大軍的城牆,是預防細菌或病毒進入體內的第一道防線。皮膚若受傷,細菌很容易入侵。皮膚由表皮、真皮、皮下組織三者所構成。其中,表皮最外層的角質層可阻斷各種感染因子,對許多病毒或細菌而言,可說是銅牆鐵壁,是免疫細胞的重要輔助角色。

口/鼻/眼黏膜:黏膜要保持乾淨、濕潤,病菌才不容易附著。讓孩子多喝水可以有效保持黏膜的濕潤。周怡宏建議,體重十公斤的孩子,每天一千cc的水分;十公斤~二十公斤,每公斤增加五○cc;二十公斤以上,每公斤增加二○cc。至於口腔內的唾液則含有SOD(超氧化物歧化,superoxide dismutase)酵素、過氧化氫、溶菌等,具有分解化學毒素和細菌的功能,孩子吃飯時多咀嚼可分泌唾液,有助免疫力。

★免疫力迷思:免疫力不是愈強愈好

免疫力 vs .過敏過敏與淋巴球T細胞反應過於活躍有關,T細胞有Th1及Th2兩種,兩種細胞處於平衡狀態,才算是有健全的免疫力。若Th2偏高,會產生過敏。江伯倫說,現代的孩子是Th2細胞反應偏高,Th1細胞的反應又不夠高,要讓能抗菌的Th1免疫細胞活躍,需要靠感染。接觸的感染不夠多,Th1細胞的免疫訓練不足,就會造成Th1及Th2不平衡的免疫失調。

免疫力首重平衡醫生們都強調,免疫力首重平衡。免疫力不足,孩子抵抗力,小病菌一來就生病,免疫力太過強大,其實容易敵我不分,反過來攻擊自身的細胞。江伯倫說,免疫細胞在毒殺病菌的同時,會釋放激素,引起人體的發燒症狀。激素的產生會吸引更多免疫細胞靠近,想辦法殺掉病菌,所以不嚴重的發燒或咳嗽是免疫系統對抗病菌時的正常反應,但反應不能太過強烈。太強悍的免疫動員,會造成人體發炎過於劇烈,連正常的細胞也殺掉,導致死亡。

香菇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